|
![]() |
|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失能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更加需要专业的照顾和关怀。为了解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让失能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近日,滁州学院“三下乡”实践小分队赴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采用敬老院送爱心、社区资料宣传、入户献爱心、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失能老人保障机制。
探访敬老院,浓浓关怀暖人心
实践团队的第一站是怀宁县三桥镇敬老院,在镇团委的介绍下,队员们认真了解敬老院的运作情况及老人们的生活情况。据了解,三桥镇敬老院为三桥镇人民政府创办,由三桥镇双河村委会代管,该院有5位老人,其中失能老人有1人,有2位工作人员。镇政府给每位老人都申请了特困人员救助补贴,失能老人另有相关政策的额外经济补贴。同学们为每一位老人送上爱心礼品,并帮助老人们打扫房间卫生,老人们热情欢迎队员们的到来,原本寂寞安静的敬老院充满了笑声。
随后几天里,队员们帮助敬老院工作人员照料老人,陪老人谈心,为老人捶背、剪指甲,队员们面带笑容,言谈举止温和,气氛十分融洽。在与老人们交谈的同时,队员们认真倾听老人们讲述改革开放前后的个人经历,了解他们的身体、饮食、家庭等情况。一位老爷爷开心地说:“我这视力不好,平时看不了电视,也不方便出去走动,每天都很闷,今天有你们来看望我,我真的很开心啊!真是很感谢你们年轻人有心关爱我们这些老人。”在闲暇之余,队员们与每一位老人和敬老院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对老人的生活状况和问题,工作人员的照料难处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同时也向他们宣传了安庆市关于失能人员“照护难”问题的三项解决举措,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医养结合政策的实施,以及政府对失能老人的保障措施。
社区实地访问,入户调研送爱心
实践团队的第二站是怀宁县三桥社区,实践团队在镇团委的建议下,配合当地防疫要求在社区内进行实践活动。队员们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认真地了解当地失能老人的数量和具体情况,同时听取了社区工作人员对当地养老政策和失能老人保障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看法。在访谈结束后,队员们在社区居委会向居民们宣传安庆市关于失能人员“照护难”问题的三项解决举措以及相关养老保障措施,并随机抽取居民进行访谈,询问并宣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医养结合政策。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带上爱心礼品前往社区中几户失能老人的家中进行入户调研,在与老人进行交谈过后,了解了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并采取一对一和一对多谈话方式分别对失能老人及其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精神依靠、生活花销和医疗保险等方面了解了老人当前的生活状况和生活问题,收集了众多关于对政府补贴和保障机制的意见。
经过实践团对访谈调研信息的整理,实践团发现目前怀宁三桥镇失能老人的养老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主要是由配偶及子女照顾,且家庭生活质量不高,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子女赡养,敬老院失能老人较少,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生活,消费水平大多处于低等,日常消费除生活用品外大部分为医疗消费。另外,失能老人普遍存在两种及以上慢性疾病,普遍需要支付长期的医药费。实践团队将相关的问题反映给了社区工作人员,帮助社区对失能老人保障措施进行完善和落实提出了一些建议。
此次实践团队所得调研成果为三桥镇的失能老人生活现状提供了一些参考,同时也为完善失能老人保障机制提供了一些建议。经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们感觉锻炼了自己的活动能力,提高了个人素质,增强了自己对于建设国家老龄事业的责任意识。实践队员们达成共识,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将在志愿实践活动中体悟青年初心,勇担青年使命,发挥青年力量,挥洒青年汗水,用青春风华书写使命,号召更多青年投身到社会建设中来!
|
![]() |
![]() |
![]() |
![]() |
![]() |
|